风雨如磬,洪水滔滔。6月10日以来,湘西北门户慈利遭受五轮强降雨,强度之大、频次之多、间隙之短、范围之广,历史罕见。危急时刻,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交通运输系统200余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巡查边坡护坎,抢修水毁公路,与当地群众风雨同舟,用责任与行动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到实处。
县乡村组四级联动
6月10日,天空忽然像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一场持续特大暴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澧水大地袭来。当天17时,慈利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正式进入“战时”状态,一场鏖战拉开帷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海燕和6名班子成员兵分6路,深入全县重点路段巡查督导,要求全局党员干部克服疲劳思想和厌战情绪,做到“责任领导一律下沉、遇险群众一律转移、危险路段一律封闭”,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点对点”会商调度。
一时间,防汛保畅成为全县交通运输工作的中心,党员干部取消周末双休,全力应对强降雨。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响应,各类责任人做到值守、预警、巡查、劝导、督查“五到位”。
只为游客平安回家
6月22日,南武当五雷山遭受暴雨袭击,来自常德的44名游客返程受阻。“不好了!前面半山腰滑坡,塌方块石保守估计有500多立方米,堵住了下山的路,游客和车辆出不去……”“快向旅游公司报告!”
“不惜一切代价,立即组织人员排险,让游客平安回家。”接到险情信息后,慈利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农村公路站站长朱春林带领抢险人员和大型设备,仅用20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抢险人员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封闭公路,指挥挖掘机和运输车清理滑坡体,并协助旅游公司给游客送去食物和饮用水,安抚游客情绪。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当日18时许,塌方路段抢出一条临时便道。受阻的5辆小车、1辆中巴、1辆货车安全通过,车上所有旅客顺利脱险。
冒雨与泥石流赛跑
“241国道三官寺加油站旁发生大型塌方,把路阻断了!”7月7日11时40分,慈利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工区长张树欣带领运输组从赵家岗往江垭方向巡路,处置沿线水毁。10分钟后,张树欣一行赶到事发路段。
因近期暴雨侵袭,241国道K2079+950处边坡出现大型山体滑坡,公路上已堆积约400立方米巨型块石,慈利县通往武陵源景区的主干道交通被阻断。养护人员在塌方两端设立警示标志,2辆挖掘机和3辆运输车到位,开始抢通作业。雨一阵紧似一阵,山上不时有块石滑落,排险作业十分艰难。
“注意山上落石,搞好自身安全。”张树欣一遍一遍地叮嘱。雨水汗水裹着泥水,没有人停歇,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保障游客安全。饿了,养护人员就匆匆扒几口盒饭。经过8小时连续奋战,该公路半幅路段被抢通。望着一辆辆等待多时的旅游大巴平安驶出抢通道路,张树欣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车上的游客透过车窗,向雨中的交通人挥手致谢。
无人机勘察交通隐患
7月8日,在518省道长潭河白岩壁路段,一架无人机伴随着轰鸣声起飞,迅速攀升到百米高空。这是慈利县交通运输部门正应用无人机采集该路段出现的山体落石源头图像。
连续多日的持续降雨,导致白岩壁路段岩石掉落,但由于该路段临崖、临水,车流量大,人工勘查困难。慈利县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无人机实时传回的高清影像,可及时提供公路、桥梁、边坡及临崖的图像资料,为抢险人员排查隐患、明确险情、组织抢险提供了依据。今后,该县将全面启动无人机“天眼”勘查技术,为科学防洪、精准防控贡献交通力量。“让受灾的群众的心稳下来。”“抢险自救大家一起来。”慈利交通人冒雨顶风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一次一次将塌方抢通成路。“泥人”是他们留给群众的印象,坚守是他们秉承的原则。无畏风雨,慈利交通人将继续坚定地行进在抗洪抢险保通的道路上。